
氣浮機的微氣泡產生機制
發布者: 點擊:0
氣浮機是實現固液分離的重要水處理設備,其微氣泡產生機制多樣。
常見的有曝氣氣浮法,也叫分散空氣法。在氣浮池底部設置微孔擴散板或擴散管,壓縮空氣從板面或管面以微小氣泡形式逸出到水中。還有在池底安裝葉輪,輪軸垂直于水面,壓縮空氣通到葉輪下方,借葉輪高速轉動的攪拌作用,把大氣泡切割成小氣泡。
溶氣氣浮法也是常用方式。溶解在水中的氣體,在水面氣壓降低時會從水中逸出。有真空溶氣法和加壓溶氣法兩種。真空溶氣法是讓氣浮池上的空間呈真空狀態,常壓水流進池后釋出微氣泡;加壓溶氣法更常用,將空氣加壓溶入水中達到飽和,溶氣水流減壓進入氣浮池時釋出微氣泡。加壓溶氣水可以是處理水的全部、一部分,也可以是池出水的回流水。
另外還有電解法,向污水中通入5-10V的直流電產生微小氣泡,但因電耗大、電極板易結垢,主要用于中小規模工業廢水處理。
總之,氣浮機通過這些不同機制產生微氣泡,以實現高效的固液分離。